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 这是五子棋的真实写照。在开始之初,黑白就相伴而生是成“两仪”,每枚子有四个方向称“四象”,每个子贴身周围有八个点谓之“八卦”。五子棋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和演变下去的。“太极”包含了五子棋最浅显和最深奥的道理——阴阳相克、无限裂变。
【总纲】
首先,五子棋是什么(象什么)?五子棋就象双方在斗剑。练习剑法有二种途径,“剑宗”(以精妙绝伦的剑法为特色的流派)和“气宗”(以深厚内力著称的宗派),在五子棋中就是“发展”和“束缚”。“发展”中包括“发挥”和“展开”,“束缚”中包括“约束”与“缚绑”。从最简单的低层次上来说,“发挥”就是“进攻”,“约束”就是“防守”。进攻包含在发展之中,是发展的初步和表象,是外在的,防守亦然。在五子棋的最高境界中“发展”和“束缚”已经浑然一体化为太极,无法区分,这也就是所有棋手毕生追求的目标。“发展”象野马要掀翻背上的训师,蹦跳纵跃,要用意不用力。“束缚”就象蜘蛛捕获猎物,丝丝缠绕,大巧不工应势而为。
“发挥”也作“挥发”,即行棋要象蒸发的气体一样透过对方的防守,发散开,不被对方所阻碍。“展开”是在此基础上,在外围,在开阔处展开队形、编织框架、组织结构以取得胜势,到此时获胜只是时间问题。“约束”是将对方的棋型进行分割、挤压、卡位,使其不能展开,难以发展。“缚绑”就是在外围将对方包围和捆绑,使其不能活动,至于杀法已不重要了,因他为鱼肉,我为刀俎。但要做到“展开”和“缚绑”很困难,要想摆脱对方又不为对方所制,同时不失时机地发散展开,是需要强大的计算力和敏锐的判断,并充分发挥五子棋“快一步”的特点。兵法云:“十则围之”,即我兵力十倍于敌,则可包围。现以一围一,没有高超的运子技巧和深厚的功力是无法做到的,不可能真正达到以无形化有形的境界。
可能有人认为将“进攻”和“防守”相提并论有些不可思议,甚至以为只有到了进攻无法取胜时才进行防守,进攻第一,防守是末节。这是完全错误的,而且这里的“防守”并非“防御”,而是“束缚”的基础,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。诚然绝大部分业余高手都是进攻型的棋士,很少有以防守著称的好手。难道五子棋不需要防守?显然不可能。那么为何进攻有这么高的效率呢?
假想一下,有二个不会剑法的莽汉用二柄利剑互相拚命打斗,谁会赢?就是剑法大师也无法预测。因为双方无章法,无防守,胜负都是偶然的。也许甲的剑先劈到乙,或者用力过度反弹回来打伤自己。当然胜负也能估计一下,二个人中比较凶猛和玩命的胜率较高,但这只是从总的次数来说,就一局来说很难判定。五子棋也是一样,因此导致下棋者越来越追求进攻,追求胜率,棋走偏锋,陷入怪圈,甚至到了杀不死对方就任人宰割的地步。这样固然很痛快,但这绝不是五子棋艺术,只是娱乐或消遣。真正的五子棋技艺根本不是也不止这些。
这些攻击型的业余棋手和绝大多数爱好者无形之中按“剑宗”一路开始修炼五子棋,而从“气宗”研练的寥寥无几。从“剑宗”练剑,开始效果显著,但练到一定程度就进展缓慢或停滞不前。而自“气宗”练起,开始进展甚微,对实战帮助甚少,但循序渐进,棋力不断增加,在中后期能与“剑宗”高手并驾齐驱甚至逐渐赶超。当二宗高手对弈时,“剑宗”高手依仗锐利的攻杀很可能开始接连获胜,但随着“气宗”棋手对其进攻套路逐渐明晰后,“剑宗”的获胜会越来越困难,到了“气宗”把对手所有的变化都看清后,这位“剑宗”高手将难逃被“束缚”的命运。“气宗”的功力在于自身的修养与计算力,以及与各种不同风格的进攻型棋手对弈的经验,失败的越多防守的技术将更趋向完善。防守型棋手的棋风无明显的特点和缺陷,很难抓住破绽,是以祥和之气化霸气于无形,让对手无从着力。
练到最后“剑宗”必须修炼气功,“气宗”也须掺练精妙的剑法,否则无法有更高的突破。因“独孤九剑”已被明令禁止(规则限制,无法先手必胜),而二位“气宗”高手对弈也很难分出胜负,所以单独从一路发展不可能达到绝顶圣手之境界。且进攻型棋手有棋风相克的现象,这是因为几乎每位棋手都有不同的攻击方法、线路和策略,从而产生对杀时一方总是败北。真正的高手在进攻和“发展”时,时刻注意对方的反打和对攻,使自己的攻击能流畅起来。而防守型棋手在“束缚”对方时,应时刻注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获胜机会,以免坐失良机。“棋艺”是二者有机的结合和统一。
有人认为“束缚”是捡别人的漏洞